发布日期:2025-04-15 12:24 点击次数:132
点击音频收听
贪腐,犹如一面照妖镜,能映射出人性的丑恶,更使无数人不顾一切铤而走险。纵观中国历史,有多少人不顾后果,不惜生命,哪怕身败名裂也要堕入贪腐的深渊;同时,更涌现出了无数廉洁忠臣与之殊死搏斗,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可歌可泣的真实故事。海淀区消防救援支队严锴,将通过《中国反贪通鉴》系列节目,为您讲述中国历史上贪腐是如何产生、如何蔓延,历朝历代又是如何与贪腐行为进行斗争。
战国,是群雄逐鹿侵略横行的时代,各诸侯国之间今天你打过来,明天我打过去。与春秋时期的战争不同,战国时期,各国的目的是土地、城池和人口,换句话说,战国时代是侵略战争的时代,孟子曰:“争地以战,杀人盈野;争城以战,杀人盈城。(《孟子·离娄上》)”为了争城夺地,杀人如麻,尸体堆积如山,百姓流离失所,人民陷入了深重灾难。
既然是侵略战争,说明列国的王侯将相比春秋时期更为贪婪,更不受礼法的约束,道德滑坡可谓空前,生灵涂炭可谓空前,残暴程度可谓空前。庄子就曾描述说:“彼窃钩者诛,窃国者为诸侯,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。(《庄子·外篇·胠箧》)”那些仅仅偷了一个小东西的人都会受到惩罚,甚至处死,而窃取整个国家的窃国大盗却能成为一方诸侯,堂而皇之的坐在大殿之上受万人跪拜万人敬仰争相歌颂,说明只要做了诸候,仁义道德也就有了,这些窃国大盗岂不是连同仁义道德一起都偷了吗?
展开剩余76%在这种形势下,人的贪欲膨胀到了何种程度,是很难想象的。举个最典型的例子,上期我讲了,春秋晚期,作为超级大国的晋国,由韩、魏、赵、范、智和中行六大宗族把持着政权,他们轮流坐庄,称为六卿。后来,经过斗争,韩、赵、魏三家胜出,晋国被一分为三,春秋便随之结束,战国拉开了序幕。其中,智氏家族之所以败亡,就是因为最后一代宗主智伯贪图别家的土地。晋出公十七年,公元前458年 ,智伯先是率领赵氏、韩氏、魏氏三家,击败了范氏和中行氏,共同瓜分了两家土地,晋国六卿就只剩智氏、赵氏、韩氏和魏氏四家了。然后智伯贪心不足,跟着又向韩、魏、赵、三家提出了土地要求,最终导致三家联合,进行反击,智伯被杀,智氏被灭,这是由于自己的贪欲招致败亡甚至改变历史走向的典型案例。
为了便于对比,下面我还是按照讲春秋的套路,先说列国之间,再说各国之内。
列国之间,我只讲两个事件,一是楚怀王因贪图秦国的商於之地致使国力被削弱。简单回顾回顾,就是楚怀王十六年,公元前313年,为了扼制秦国东出,楚国与齐国结成同盟。面对如此威胁,秦王就使出离间计,意图拆散齐楚同盟。当年,秦王派张仪出使楚国,骗怀王说,如果您与齐国断交,我秦国便会将六百里的商於之地归还给楚国,商於之地就在今天陕西省的商洛市。怀王见利忘义,果然中计,不顾劝阻立刻与齐国断交。可没想到秦国却迟迟不兑现承诺,连商於之地的影子都没见着。楚王就赶快派人到秦国交涉,结果张仪翻脸不认账,说楚王听错了,什么六百里,明明是六里!这把使者气得,回国就跟怀王禀明了实情。怀王大怒,于第二年的年初,兴师伐秦。秦军分三路反击,丹阳之战大破楚军,斩首八万,将军屈匄被俘,楚国汉中六百里土地全归了秦国。怀王气上加气:不仅没得到六百里土地,现在反倒又丢了六百里!他集结全国部队,再度进攻秦国,深入到蓝田,今陕西蓝田,距咸阳不到一百里,与秦军爆发激战。蓝田之战到底谁胜谁负,至今存在争议,没有争议的是正在此时,韩、魏联军趁火打劫,突袭楚国,楚王无奈只好退兵。 丹阳、蓝田两场战役,使楚国元气大伤,也是由盛转衰的标志。
十几年后,秦王写信约怀王会盟,怀王可犯难了,去吧,怕受骗;不去吧,又怕激怒秦国,以现在的实力还真干不过。思来想去,最后怀王一咬牙一跺脚——去!果不其然刚到赴约地点立马就被扣了,还劫持到了咸阳。在咸阳,秦昭襄王逼迫楚怀王不仅要以属国之礼朝见秦王,还要割让土地,否则不许走。怀王严词拒绝,不肯就范,三年后病逝于咸阳。
这是第一件事。第二件事儿,就是鼎鼎大名的长平之战。公元前262年,秦昭襄王四十五年,秦国以“远交近攻”之策攻打韩国,占领了野王,今河南沁阳,使韩国的上党郡成为了一块飞地,与本土完全丧失了联系。韩王马上向秦国求和,说愿意献出上党。可上党郡的郡守冯亭拒不降秦,因为秦国的制度太没人性了,不自由毋宁死,所以他就把上党郡十七座城池全部献给了赵国,因为当时赵国经过武灵王的改革,“胡服骑射”,军事实力非常之强,前几年将军赵奢还在阏与(今山西和顺西北)之战中大败秦军。
得到奏报,赵孝成王很开心,就赶紧找平阳君赵豹商议。赵豹主张不要接受,他认为这明摆着是冯亭想拉咱们下水:“欲嫁其祸于赵也。……必勿受也。(《史记·卷四十三·赵世家》)”千万不要接受,否则后患无穷。赵孝成王一想:也对。但是他不死心,又召平原君赵胜和另外一个大臣赵禹商议。他俩和赵豹的主张截然相反,力劝赵王接受上党,理由很简单:大王啊这可是天赐良机,怎可错失?咱们动用大军经年累月也攻不下上党郡的一座城池,如今坐享其成十七座城池全部归附,岂有不要之理?《史记·赵世家》的原文是:“发百万之军而攻,逾岁未得一城,今坐受城市邑十七,此大利,不可失也。(《史记·卷四十三·赵世家》)”
闻听此言,赵孝成王马上拍板:要了!平原君赵胜当即动身,作为特使前往上党接收土地,封冯亭为华阳君;与此同时,为了防备秦军的进攻,命大将廉颇率军驻守长平,今山西高平,秦赵长平之战就此拉开帷幕。
战争过程我就不再赘述了。最终结果,赵国大败,秦军前后斩杀赵国士兵及上党民众,包括后来活埋在内,一共45万人,只将年纪尚小的240名士兵放回赵国报信儿,引得赵国上下一片哗然。 长平之战,赵国元气大伤,再也无力单独与秦国对抗,秦国统一也仅仅是个时间问题了。
楚怀王要商於之地也好,赵孝成王接受上党郡也罢,都是由于贪图土地而招致大祸:楚国就此一蹶不振,赵国无力抗衡秦国,两国的国运都急转直下,历史也由此产生拐点,秦国的崛起谁还挡得住呢?我之所以选择这两个案例,意在说明与春秋相比,战国时代各国对土地和人口的贪是极为显著的特点,不再仅停留在真金白银的行贿受贿上。也正因如此,战国时代的贪欲充满了血腥与杀戮。
发布于:北京市 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